全国统一服务电话:400-870-3696
2020-08-26
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。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。
处是终止、躲藏的意思,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。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,白天热,早晚凉,昼夜温差较大,不时有秋雨降临。
处暑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,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。
处暑三候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“处”是终止的意思,表示炎热即将过去,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。以谐音释义,处暑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
一候鹰乃祭鸟
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,并且先陈列如祭,而后食用。
二候天地始肃
指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,充满了肃杀之气。古时有“秋决”的说法。《吕氏春秋》上说:“天地始肃不可以赢。”
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。
三候禾乃登
“禾”指的是稻、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“登”即成熟的意思,意思就是开始秋收。
处暑气候
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“立秋三场雨,麻布扇子高搁起”“立秋处暑天气凉”等,就是对“处暑”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。
北方气温下降
处暑时分,在冷高压的影响下,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的雨季宣告结束,此时秋高气爽。每当冷空气来临时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,故有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之说。
南方“秋老虎”
在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“秋老虎”。如果“出伏”以后继续出现“秋老虎”,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。
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,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,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。
处暑习俗
迎秋
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处暑过,暑气止,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,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。
民间向来就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祭祖
处暑前后民间有俗称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的祭祖活动。从七月初一起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直到月底关鬼门止,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
放河灯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
吃鸭
老鸭味甘性凉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,做法也五花八门,有白切鸭、柠檬鸭、子姜鸭、烤鸭、荷叶鸭、核桃鸭等。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,一般处暑这天,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。
开渔节
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。每年处暑期间,沿海地区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的开渔仪式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。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,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,鱼虾贝类发育成熟。从这一时段开始,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。
处暑养生
处暑节气,天气干燥雨水稀少,天气由炎热转凉爽,建议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避免燥邪伤害,尽量少食辛辣,多食酸性食物,以加强肝脏功能。
防秋冻
“春捂秋冻”是古人总结出的生活谚语。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,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,穿很厚的衣服。
初秋是“冷”,但并没有感觉到“寒”,采取“秋冻”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,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,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交替的原理。
防秋燥
“秋燥症”主要表现为皮肤干涩粗糙、口燥咽干、心绪不宁、有的人会生出口疮,或者出现咽喉肿痛等症状,还会长出红且发痛的痘痘等。
小编建议:除了多喝开水、淡茶补水之外,也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,便于生津润燥。
想要润燥清火、小编强烈推荐牡丹籽油凝胶糖果!
据专业检测机构表明:牡丹籽油中富含牡丹多糖,具有生物活性,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,抗菌抗病毒,促进细胞生物合成和创伤修复,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,改善血液循环。
另外牡丹籽油中还含有一定的芪类化合物,可以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。芪类化合物除了具有抗菌、降血脂作用外,近年来又发现可以扩张毛细血管、改善微循环、抗过敏、抗肿瘤的作用。
润肺
初秋的气候逐渐干燥,最容易对肺造成损伤,引起感冒、支气管炎等疾病。所以,加强对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。在食物的分类上,甘润的食品对肺是最有益的,例如梨、枇杷、甘蔗、柚子等。
泡脚
秋季,吃完橘子,橘子皮可以用来泡脚。橘子皮含有丰富的有机酸、维生素C以及精油成分,经过热水的浸泡,这些物质溶解出来,可刺激表皮下的毛细血管,促进新陈代谢,使肌肤光滑细腻。
处暑秋色,最美人间
庄子说: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。
这不言不语的处暑,才是最美的人间。